蛇胆疮不能吃什么
1蛇胆疮不能吃什么
1、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
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2、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3、慎食酸涩收敛之品
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
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建议:要保持皮肤衣被清洁,以穿棉布旧内衣为佳。
对于出现的水疱,不要挑破,若疱太大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疱液,但疱壁不要除去,防止继发感染。
一巨疱疹破碎,渗水较多时要及时洗净更换内衣饮食要清淡,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一流神经痛时要及时的治疗,最好是中医治疗。
2蛇胆疮的介绍
蛇胆疮又名“蛇蛋疮”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
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3蛇胆疮的症状
发病前局部皮肤先有灼痛,伴轻度发热、疲倦无力等全身症状。
但也可以无前驱症状,经1~3天后,皮肤陆续出现散在红斑。继而在红斑上发生多数成簇的粟粒大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并迅速变为水疱。水疱壁紧张,光亮,疱水澄清,水疱表面大部有小凹陷。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最后干燥结痂,痂脱落后留下暂时性红斑。一般病程约2~4周。轻症患者只出现红斑及丘疹,不出现水疱,称为不全性带状疱疹。在恶性淋巴瘤、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老年体弱者可出现坏疽性疱疹,愈后留下疤痕,称为坏疽性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可全身泛发,此时常伴有高热,并出现肺炎或脑炎,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称为泛发性带状疱疹。疱疹分布多位于一侧,非列成带状,有时偶可超过躯干中线,这是由于神经末梢横过中线所致。胸、颈及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为好发部位。通常三叉神经只累及一根分支。局部淋巴结常肿大疼痛。
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期是由于神经节的炎症反应,晚期神经痛是由于神经节以及感觉神经的炎症后纤维化引起的。有时在疱疹出现前有剧烈的神经痛,此时常易误诊为急腹症或心绞痛等。老年体弱或淋巴瘤患者常有神经痛后遗症,有时可持续数月。
可用刘氏堂带状疱疹贴。
疱疹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者,可以发生结膜及角膜疱疹,导致角膜溃疡而引起失明,是为严重的并发症。当病毒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时,出现耳壳及外耳道疱疹,可伴有耳及有乳突深部疼痛、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以及舌前1/3年味觉消失,称为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
4蛇胆疮最佳治疗方法
蛇胆疮一般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
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和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人容易患蛇胆疮。
蛇胆疮一般多发生在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也就是多发生在胸肋部和面部。
蛇胆疮在初起的时候,在患病局部疼痛非常厉害,局部皮肤有烧灼样的感觉,紧接着出现丘疹,水疱,皮损常沿着神经分布。
在开始,水泡是清凉的,几天后,水疱变浑浊。
蛇胆疮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遗留的神经痛等后遗症就越少。在治疗蛇胆疮的时候,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
由于蛇胆疮主要是由于病毒所引起的,可以使用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或是阿糖胞苷静脉滴注。这两种药物有很好的抗病毒效果,通常要治疗3到6天左右。
在患有蛇胆疮的局部皮肤,要防止感染,可以局部涂用龙胆紫溶液,也可以使用复方地榆氧化锌软膏或老中医软膏外涂。
如果局部有继发感染,可以使用新霉素软膏外涂治疗。
对于局部疼痛比较严重的病人,可以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或者口服进行治疗。
还可以口服消炎痛,卡马西平,芬必德等药物进行治疗。
6
对于眼部患蛇胆疮的病人,可以使用疱疹净眼水滴眼,也可以使用无环鸟苷眼水滴眼。
为了防止角膜粘连的发生,可以使用阿托品眼水扩瞳治疗。
5蛇身疮危害
蛇身疮”是一种急火攻身引起的很疼痛的皮肤感染的病,那就应该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变,可能和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现代西医没有任何方法对付病毒感染,也就是说带状疱疹没有特效药,现在西医治疗带状疱疹有用干扰素的,其机理是增强免疫力,但那个价格较贵,而且疗效不确切。
不过好在病毒可以自限,也就是说带状疱疹不治可愈。
中医对带状疱疹没有确定疗效,最好不要信它,带状疱疹可以自愈!无需治疗,也能痊愈! 这是带状疱疹的俗称之一。
带状疱疹又俗称“缠腰龙”,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沿神经分布,以红斑、水疱为主要皮肤表现,多伴明显的疼痛。 约1/3人群一生中发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合并症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达68% ,儿童和青壮年症状轻微,老年和免疫低下者发病死亡率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群后,转变为隐性感染,病毒潜伏在脊神经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免疫力降低时或发热、疲劳时发病。
皮损表现为红斑、簇集性丘疱疹或水疱。
大多沿神经单侧分布。少数出现多神经或双侧神经分布。
部分可出现水疱播散性分布。疼痛程度不等,可剧烈疼痛或无明显疼痛。
大部分患者先发生疼痛 后出现皮疹。病程为自限性,多在2周左右。基本不复发。
部分患者可遗留后遗神经痛。
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受累最常见 其次为颈、腰骶神经。
接触和空气传播,传染性低于水痘,传染性随皮疹愈合而降低。侵犯神经系统:急性或慢性脑炎、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多神经根炎、运动神经病、轻度偏瘫、颅外周神经麻痹、视网膜炎等。内脏受累引起内脏播散导致肝、肺受累,死亡率达5%-15%。 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辅助以营养神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