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我爱生活 >

林黛玉人物形象

导读 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的凄美,她父母早亡,寄人篱下,从小养成了悲观的人生态度:“人有聚就有散,聚时喜欢,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

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的凄美,她父母早亡,寄人篱下,从小养成了悲观的人生态度:“人有聚就有散,聚时喜欢,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感伤,所以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儿开时候儿叫人爱,到谢的时候儿便增了许多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以及孤高傲世、多愁善感的“小性儿”。过分执拗地追求自我的尊严,简直到了“尖刻”的程度。把别人对自己的怜悯和施舍看作是冷嘲热讽,与宝玉的爱情也浸透这痛苦的追求,对宝玉是相知相又相疑,不断地猜疑、担心、试探、怄气……这种“小性儿”一方面使她在贾府更加孤立,一方面又使自己本来脆弱的身心更加痛疲惫不堪。她终于倒了,倒在了自己毕生追求的脚下她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再也没有那么多的眼泪可以支付了。然而,林黛王的“小性儿”浸透了一个不羁灵魂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思想枷锁下对人性的追求。她追求自我人格的尊严,追求与宝玉真挚的爱情,追求纯洁无瑕的灵魂,一言以蔽之,是追求人性的自由。然而,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以及她自身的社会地位、性格情感,乃至体质状况都决定了她不可能与命运正面交锋,只能在哀怨、愁绪中“抛珠滚玉只偷潸”。而这恰恰完美地展现一个气韵典雅的东方式唯美主义人物形象。在林黛玉这个形象上,倾注了作者毕生的心血。她的举手投足,无不反射着唯美光彩。玉葬花,“字字看来都是血”,充分展示了一幅极富古典抒情色彩的“怨女伤春图”。于是,林黛玉这个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少女形象便永远地定格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深处。说到黛玉的孤高自许,我们便可以把她与书中另一个人物作一番比较——栊翠庵里的妙玉。“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她自诩孤高,喝茶,要扫下梅花上的雪化成水埋在地下三年然后才能启用。实际上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要把刘老老用过的杯子“搁外头去”,却将自己的绿玉斗斟给宝玉用;宝玉过生日,她嫌“啖肉食腥膻”不肯来,却给宝玉暗送一张红笺。而黛玉的孤高,才是真正厌弃那个“只有门前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的环境。而且在她的孤高之下,读者也处处可以感受到她那火热的内心。比如我们从她空灵缠绵的诗词就可以看出她对宝玉的一往情深,对人性自由的热切向往:“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总之,林黛玉的美,就在一个“情”字上。“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的“情”,不仅焐化了她的容貌,焐化了大观园中的一草一木,也焐化了无数《红楼梦》忠实读者的灵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