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我爱生活 >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00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00字)

导读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00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00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00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00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三国演义>> 读书笔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2、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

3、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

4、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

5、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6、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

7、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

8、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

9、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

10、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

11、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

12、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

13、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

14、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5、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16、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17、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

18、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

19、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20、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

21、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

22、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

23、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

24、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

25、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

26、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27、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

28、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

29、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30、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

31、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

32、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33、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

34、《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

35、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

36、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37、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

38、《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

39、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40、 首先是诸葛亮。

41、《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42、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

43、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

44、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

45、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

46、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

47、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

48、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

49、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50、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

51、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

52、《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

53、《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

54、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

55、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56、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

57、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

58、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

59、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60、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

61、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

62、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

63、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

64、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

65、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66万字的文字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

66、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却像一片押韵的后记一般,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

67、其最后几句,更是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68、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69、”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70、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小说。

71、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72、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1.“移驾幸许都”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迈出的第一步。

73、请简述“曹孟德移驾幸许都”的过程。

74、 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所逼,逃往洛阳,下诏请驻扎在兖州曹操前来洛阳。

75、荀彧向曹操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认为曹操应该借此机会发展霸业,不能让其他诸侯抢先。

76、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率领大军来到洛阳,击败李傕、郭汜。

77、这时董昭向曹操提出建议,把都城迁移到许都(即许昌),因为那里距曹操的根据地较近。

78、于是曹操上表请献帝迁都。

79、献帝迁都到了许都,曹操自封为大将军,自此之后大权尽掌于曹操之手。

80、 2.“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是《三国演义》中一次精彩的战斗场面。

81、这次战斗因何而起?结果如何?请简述之。

82、 孙策为了继承父亲孙坚的遗志,把传国玉玺交给袁术为质,换来了精兵前去征讨刘繇,刘繇手下大将太史慈自告奋勇前去与孙策交战。

83、此时孙策带领部将来到神亭岭上,与太史慈相遇,两人展开一场大战,*马和头盔都丢掉了。

84、后来由于双方救兵来到,两人才罢手。

85、孙策从此战之后甚为赏识太史慈的武艺,决定将他收于帐下。

86、后来刘繇被击败,孙策用计擒获太史慈,太史慈感孙策诚意而降。

87、 3.“白门楼殒命”结束了吕布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88、请简述这一事件的过程。

89、 曹操围攻下邳城,吕布在城中无计可施。

90、吕布因为过度饮酒而导致伤身,于是下令城中诸人不得饮酒,违令者斩。

91、吕布部将侯成准备了很多好酒,向吕布请示,吕布大怒,杖责侯成。

92、侯成十分气愤,与好友宋宪、魏续商议投降曹操,于是侯成偷了吕布的赤兔马而逃跑,宋宪、魏续二人趁吕布困乏之时将吕布绑缚在白门楼上。

93、曹操有收降吕布之意,然刘备说“明公不记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意在提醒曹操,吕布为人反复无常,不可留之。

94、于是曹操下令将吕布处死。

95、 4.“青梅煮酒论英雄”,一篇绝世妙文把曹操、刘备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请简述这一精彩的故事。

96、 刘备受了天子的衣带诏后,为了隐藏自己的心思,就天天在后园种菜。

97、曹操为了试探刘备是否胸有大志,请刘备到相府饮酒,因而谈到天下英雄。

98、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提到了当世的很多大人物,但曹操认为他们都不能算是英雄,最后曹操说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以为曹操知道了他的心思,吓得筷子掉到了地上,刚好这时天上打了一个响雷,刘备就说是被雷吓的,借此掩饰过去了,曹操也因此不再怀疑。

99、 5.孔融好友弥衡在献帝面前骂曹操可谓酣畅淋漓,痛快之至。

100、请简述“祢正平裸衣骂贼”这一故事情节。

101、 孔融向献帝推荐祢衡之才,曹操因此召见祢衡,祢衡见曹操无待贤之礼,就出言傲慢,将曹操手下文武尽数辱骂一番。

102、曹操因此让祢衡做了鼓吏,意在羞辱祢衡。

103、鼓吏应该穿上新的制服,但祢衡却穿了一身旧衣服前往。

104、在场的人们呵斥他,于是祢衡在曹操面前脱得一丝不*,曹操大怒,祢衡却说“我是显露我的清白之体”,又骂曹操污浊,曹操忍无可忍,决定将祢衡遣送到刘表那里。

105、后来刘表又将祢衡遣送到黄祖处,祢衡最后由于辱骂黄祖而被杀 、「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106、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107、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108、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