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和司马懿的关系(司马迁)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司马迁和司马懿的关系,司马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5年)司马迁生于龙门。
2、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六岁,在故乡读书。
3、 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
4、《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
5、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6、” 公元前136年(建元五年)十岁,在故乡。
7、 《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阳,年十岁,则诵古文。
8、”按:司马迁十岁左右,即在故乡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9、 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 十一岁。
10、 窦太后死,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
11、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元光元年)十二岁。
12、 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
1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司马迁时在夏阳耕读,时在长安求学。
15、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十九岁,从夏阳迁居长安。
16、 汉武帝从主父偃建议迁民于茂陵。
17、司马迁随家迁于京城。
18、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
19、孔安国为侍中。
20、 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二十岁,游历各地。
21、 司马迁漫游江淮,到会稽,渡沅江、湘江,向北过汶水、泗水,于鲁地观礼,向南过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彭城,寻访楚汉相争遗迹传闻,经过大梁,而归长安,历时数年,为协助父亲著作史记做准备。
22、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 二十二岁。
23、公孙弘为丞相,请为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
24、司马迁得补博士弟子员。
25、 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二十三岁,为郎中。
26、以考试成绩优异为郎中,即皇帝的侍卫官。
27、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二十四岁,为郎中。
28、 司马迁侍从武帝巡视至雍,祭祀五峙。
29、获白麒。
30、司马淡始修《太史公书》。
31、 《史记》原计划记事止于此年。
32、《太史公自序》:“述陶唐以来,至于麒止。
33、”后来司马迁修改下限述于太初末年。
34、 公元前119年(元狩五年)二十八岁,为郎 中。
35、 汉武帝游鼎湖,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境内),司马迁以郎中身分侍从。
36、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三十三岁,为郎中。
37、 司马迁随汉武帝祭祀五帝到雍(今陕西凤翔县),到河东(今山西夏县东北)。
38、 有司与太史公司马谈、祠官宽舒议祭祀后土祠。
39、始立后土祠于汾阴(今山西万荣县)。
40、冬十月,“武帝自夏阳东幸汾阴”,司马迁随武帝回夏阳故乡。
41、 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三十四岁,为郎中 冬十月,司马迁以侍中身分侍从汉武帝巡行至西北的扶风、平凉、空峒。
42、太史公谈、祠官宽舒等向武帝建议立泰峙坛。
43、太史公谈泰峙典礼。
44、 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三十五岁,为郎中将。
45、 汉武帝与公卿、诸生议泰山封禅。
46、司马迁受命为郎中将以皇帝特使身份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到达邛(今四川西昌一带)、笮(今四川汉源一带)、昆明(今云南曲靖一带),安抚西南少数民族,设置五郡。
47、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三十六岁,为郎中。
48、 汉武帝前往泰山封禅,太史公司马谈随行,至周南(今河南洛阳)而病危。
49、司马迁自西南归,见父于周南。
50、谈临终嘱司马迁继孔子而续《春秋》。
51、 司马迁以郎中身分侍从汉武帝至泰山,又至海边,自碣石至辽西。
52、又经北边、九原(今包头市西),五月回到甘泉。
53、 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三十七岁,为郎中。
54、 春,司马迁随汉武帝到缑氏(今河南偃师),又到东莱。
55、四月,黄河决口,司马迁从武帝至濮阳瓠子决口处,与群臣从官负薪塞黄河决口。
56、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三十八岁,为太史令。
57、 司马迁继父职为太史令。
58、《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绅石室金匮之书。
59、”与朋友挚峻书信往还,勉励其抛弃隐居生活,立志于事业,从而立德、立言、立功。
60、 公元前107年(元封四年)三十九岁,为太史令。
61、 冬十月,司马迁随汉武帝至雍,祭祀五帝。
62、经回中道,北出萧关(今宁夏固原县东南),经涿鹿,从代地(今河北蔚县)而还,经河东回长安。
63、 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四十岁,为太史令。
64、 冬,司马迁随武帝至南郡盛唐(在庐江),望祭虞舜于九嶷山,自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过长江,登庐山,北至琅琊(今山东诸城),增封泰山,沿海而行。
65、 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四十一岁,为太史令。
66、 冬,司马迁随汉武帝行至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
67、三月,经夏阳至河东,祭于后土祠。
68、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四十二岁,为太史令。
69、 司马迁倡议并与上大夫壶遂等制定《太初历》,汉武帝宣布废《颛顼历》,改用此历法。
70、太初历对后代有极大影响。
71、冬十月司马迁随武帝祭泰山。
72、司马迁开始著述《史记》。
73、 公元前103年(太初二年)四十三岁,为太史令。
74、 司马迁专心著述。
75、“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
76、”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天汉元年)四十六岁,为太史令。
77、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武帝发兵讨伐匈奴。
78、李陵为将,请“自当一队”。
79、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四十七岁,为太史令。
80、 三月,司马迁随汉武帝至河东,祭祀后土。
81、十一月,李陵战败被匈奴俘虏,司马迁因替李陵讲公道话,而被捕入狱,判死刑。
82、 公元前98年(天汉三年)四十八岁。
83、 李陵被灭族。
84、司马迁为著作史记而忍辱苟活,自请宫刑。
85、《悲士不遇赋》约作于是年。
86、 公元前97年(汉武帝天汉四年)四十九岁,为中书令。
87、 司马迁被赦出狱,任中书令。
88、《汉书.司马迁传》:“迁既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
89、”发愤著史记。
90、 公元前93年(太始四年)五十三岁,为中书令。
91、 任安(少卿)此年四、五月间有信给司马迁。
92、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五十五岁,为中书令。
93、 司马迁《报任少卿少》作于是年。
94、司马迁完成《史记》。
95、《报任少卿书》说:“仆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岁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
96、”“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97、”。
98、 武帝患病,奸臣江充谎称宫中有人埋设木偶诅咒武帝,武帝使江充查抄。
99、江充与太子有矛盾,勒逼皇后自杀,并要挟太子。
100、太子杀死江充,武帝发兵讨伐太子,太子起兵反抗,兵入逃亡自杀。
101、此即为历史上有名的巫蛊案。
102、 公元前90年(征和三年)五十六岁,司马迁约死于本年。
103、 司马迁死年死因不明。
104、《汉书旧议注》:“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
105、”郭沫若《关于司马迁的死》:“下狱死事,必世有流传,故卫宠、葛洪均笔之于书,谅不能无中生有,以歪曲史实”。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