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践创新
论实践创新
创新属于实践领域的活动,实践是创新的发生前提,创新是实践的本性与精髓.实践创新是现实化、对象化了的创造,是对未知与未行领域的开拓.实践创新可以因设计而起,也可以由演化而成.实践创新的.对象化形式有物化的新产品、制度化的新关系、主体化的新行为.实践创新是与作为主体的人与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效果具有二重性,人对这种力量的利用和引导还不能达到完善与完美.
一、美国金融学创新实践课程设置特点分析
1.以竞赛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各大学以丰厚的奖金为奖励,以博大的学术团队作为技术支持,还有校园图书馆等硬件资源的配合,使各类专业竞赛得到积极响应。以这种形式实践的优点是不胜枚举的,可以让同学们在比赛中密切关注热点话题的研究,以团队的形式,不仅增加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很好的沟通还有助于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这些竞赛训练了同学们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大量提供实习机会。与国内高校有所区别的是,美国大学会联合相关金融领域的公司为在校所有同学提供实习机会。这种实习往往是强制性的,纳入学分体系的。校方会根据在校学生所学基本课程及能力,将不同学生与关联公司不同业务相匹配,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和企业密切接触。
3.以讲座和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与金融企业“零距离”接触。在国外,校友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很多小有成就的企业人士往往愿意与母校与学生分享心得,与此同时,他们会很支持学校相关的大学生实践培训,可以总结为“出钱出力”。很多课程会请银行等相关机构经理人员来讲课,并邀请相关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所以,学生有非常多的机会,可以和这些机构密切接触。这种交流不是虚设的,它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将学术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业务操作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一点一滴中进行职业规划,大大缩短了大学与就业的过渡期,学以致用,用以导学。
二、我国金融学本科创新实践课程设置缺陷
1.理论脱离实际,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主要表现在课程的填鸭式教育,空头理论讲得多,实际应用能力教得少,死记硬背、强迫灌输的东西多,启发性、培养能力的课程少。美国院校在金融课程教学中,老师基本做到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时事政策相结合、宽度与深度相结合、课件与板书相结合、教材与网络相结合,同时还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刚接触经济金融的同学更容易理解。
2.课程实施过程中社会联系不足。美国院校一个比较普遍的'创新教学方式就是请知名企业或经济家与同学零距离更直接地交流探讨金融知识。他们相对于老师而言,除了拥有很多的理论知识,还充满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对同学未来进入社会能起到一些更积极的作用。中国高等院校的经济类课程设置大部分只停留于简单的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3.模拟课程仿真性不足。美国院校设置了很多模拟操作比赛课程。这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也开设了诸如此类的课程,但是由于软件开发程度的不同,我国的模拟课程虽说是叫模拟,但仍然是脱离实际的。但国外的模拟软件相对于我国仿真程度就高了很多。我国高等院校金融学本科实践创新课程内容的空洞与陈旧,也是造成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本市场的供需脱钩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中美金融学专业实践创新课程设置的比较,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我国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三、美国金融学本科创新实践课程实施借鉴
1.加大实践学分比例。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设立实践学分制度,增添更多实践课程。学校可以以丰厚的奖金作为奖励,以博大的学术团队作为技术支持,还有校园图书馆等硬件资源的配合,使比赛得到积极响应。并将比赛成果计入学生实践课程学分中,作为以后获得学位的考量标准。在金融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宽度与深度相结合、中文与英文相结合,同时还要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2.实习与毕业挂钩。为本科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和企业密切接触。在学生的学分构成中严格规定实习学分的比例,没有实习学分不允许毕业。
3.选择更适合中国经济环境的实践教材。对西方教材要取其精,去其糟粕,使学生使用的教材更贴近中国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在学校所学的经济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鼓励本科生提前参与教师科研。以科研型实践进行,按项目组实施教学,教学在课外进行。从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开始鼓励成立学习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学习研究方向配置学习导师,提出研究课题,授课教师指导方法分为集中讲授、集体讨论和单独指导等方式。项目前期,指导教师通过集中讲授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科研培训;项目中期,教师通过定期组织和参加小组讨论给学生以指导,同时鼓励小组间成员相互交流、相互提建议;项目后期,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允许学生以实践或发表论文来替代一部分通识课程的学分,同时加大对创新实践指导教师的奖励力度,调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汽车技术 实脸室创新 实践
论文摘要:随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发展经济增长的新热.k。在中职学校内建立汽车技术创街实脸室,通过实脸室的平台研完汽车技术创祈,对汽牟工业的继续发展及培养我国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汽车技术人才有看重要作用。
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是近年来在各高校兴起的一种对汽车工业的研究与创新,本文将对中职学校构建汽车技术所需的实验室的硬件措施及实践管理体制进行分析与阐述。
1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硬件研究
1.1汽车实物系统实验室
汽车实物系统实验室由汽车结构实物及汽车实物的性能测试台架构成,汽车结构实物是一种直观、形象并益于原理分析的汽车和汽车零件的实物模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汽车认知环境,便于形成研究汽车的真实环境氛围,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的电子、机械、加工技艺以及材
料等内容提供了载体。通过对汽车的构造、原理、拆装、养护、维修与教学科研的全面结合与认知,提供了实验的环境档次,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
另外,汽车的性能实物测试实验室台架为实验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实验支持平台,尤其是其中包括的各种汽车结构性能的实验台架,通过了解汽车的原理及各零部件的性能,能够让学生有效开展汽车部分系统性能的实验、测量、检测、分析等,通过分析汽车的结构、能源、尺寸、材料、加工工艺等相关的参数,了解汽车的整体性能,进而产生全过程的贯穿性思路,产生创新的意识、设计出创新的作品。具体的汽车结构实物系统及性能实物实验室台架的组成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高性能汽车实物结构系统及实物性能实验台架的构建,为汽车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条件,是构建汽车技术实验室的重要硬件设施。 1.2汽车技术的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台
一方面,汽车工业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在教学中涉及的范围广、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在实验时需面对众多具体的问题,包括技术原理及匹配要素的.综合分析等,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实物实验耗时长、所达的效果却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汽车的实物及实物的性能测试试验台价格较高,使用与维修的成本也很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成本、保障教学效果,让学生由浅人深地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当前,使用较广泛的是实物零件与电脑程序控制相结合的汽车技术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台,汽车技术电子仿真的模拟实验台具体构架如表2所不。
这种模拟实验台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将汽车的综合技术分解来实验,清晰列出汽车技术中产生干扰及相匹配的因素,确保实验突出重点,便于每一个环节中综合技术的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综合运用实验所得开展创新技术的认证。
2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实践管理体制
构建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不仅需要硬件措施的支持,还需要实验室创新管理体制的制约。在传统的教学试验管理中,组织方法、手段及人员配备都是以较封闭的管理形式分别进行的。
2.1注重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文化内涵提高
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文化内涵包括多方面内容,如实验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教学内容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综合、开放式的实验,以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观念是指树立创新意识,包括能力及精神的创新素质;教学模式则应开展民主提问、客观探讨问题及实事求是解决间题的能力。
2.2创新实验室应开展服务型管理
带领创新实验室的教师队伍应该是既J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能够应对实验室的紧急问题、具有实践经验、有协调多方关系的能力。这个队伍可由创新实验室的实验指导教师、学术带头人、实验技术人员及试验后勤人员4个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组成,形成创新的管理队伍。
按照科研及教学的要求,实验的技术人员必须准备好物质与技术条件,为教师及学生的创新实验提供服务,这种服务要满足教师与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实验室要落实开放管理的制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验。
2.3树立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
创新实验室是一个重视实践教学的效果,最终完成教研成果、实验论文的地方,因此,学生与教师是实践环节的主体。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基于教师与学生的主导地位开展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的教师与科研人员应深入了解实验课程,做到熟练操作、对学生开展有效指导,对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要求与方法,应进行实验督导,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路,在具体实验中,做到自我发展及创新。作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发挥自强自立、勇敢探索的精神,一方面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对教学与科研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则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适应实验室的不断发展需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构建汽车技术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利于创新成果与人才的孵化。中职学校构建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树立一个科学的、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方向的理念,其次是一个高素质的实验团队与先进的硬件支撑。在实践中勇于提出技术创新的思想,才能不断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汽车工业的创新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机械装调技术课程是依据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及行业标准,结合各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及其应用”、“机械制造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装配”等专业的培养目标而研制的。主要培养学生识读与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钳工基本操作、零部件和机构装配工艺与调整、装配工具和检验量具的使用、装配质量检验等技能,提高学生在机械制造企业及相关行业一线工艺装配与实施、机电设备安装高度和维护修理、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等能力。
1 机械装调技术课程的特点
连接装配是装配中最基本的一种装配方法,选择装配工具是指如果有几种工具可以用来进行相应的操作时,要选择其中某种较好的工具,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保证装配质量,一定要选用合适的装配工具和设备。因此,机械装调技术的学科基础和学科体系相对来说是比较实践性的,要有针对性地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讲解,才会让学生更好地处理好学科与实际课程之间的关系,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将实际的工作环境与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下场,做到有效地把握学科的内涵以及课程学习的内容,要针对机械装调技术的问题,将这门课程作为载体,与实际生活中机械装调技术的问题相对应,从而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实际的问题。这门课程与机械装配息息相关,要控制好机械装调技术的问题,更是要每时每刻都要关注的,要积极地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其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好问题。
2 高职机械装调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由于机械装调专业基础相对比较差,对机械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在课程安排和设置上显示出不合理,作为学生除了要完成课堂内的学习内容外,更主要地需要课程的实践训练,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意识。单单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是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有用的知识的,学生要积极地在有限的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多加强课外的学习,才有保障学习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2 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采取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机械式讲解的教学内容,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枯燥无味,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2.3 互动式教学缺乏
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因素,使得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少,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机械装调技术习和接受能力。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显示出不十分积极的态度。
3 高职机械装调技术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教学手段的选择要关注细节
在机械装调技术教学中,要抓住细节部分,特别是机械装调技术的课程知识内容要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只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这些细节问题,才会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要从细节出发,帮助学生克服每个难点,学生在学习机械装调技术的同时,可以将机械装调技术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记忆更牢,使用更活。
3.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机械装调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机械装调技术时,才能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机械装调技术的乐趣。机械装调技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兴趣时,才会体会到学习机械装调技术的动力。而对于机械装调技术学习过程中,要从各个层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让机械装调技术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动画和图片来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将教师设置的任务与同学进行相互协议,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相互的讨论,才会让知识点学习得更加有效。高职院校学生对机械装调技术学习的兴趣本来就不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让学生的心能够回到课堂中去。加强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积极地让学生真正地进入机械装调技术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扎实地推行乐学模式,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将自己疑点与同学进行探究。学生要积极地加入到课堂中,教师也要采取非常有效地方法让学生喜欢机械装调技术教学。
3.3 师生角色互换的交互式教学方法
师生角色互换的交互式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对书本中某些章节内容,根据课题需要主动查阅、收集资料或调查研究;同时,在课堂上适时变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鼓励学生上讲台演讲,而教师有针对性辅导点拨,依据学生所讲内容的需要,设置生活中常见并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并分组讨论。
4 结论
机械装调技术课程对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学生,要加强对这门功能的了解和掌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并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不会感觉到枯燥,不会觉得学的很辛苦,只有及时地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行教学改革,将问题解决好,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效率。
【摘要】社会经济和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在我国已经是一个越来越被重视的话题。全国的各个院校都在积极开创和研发更加适应现代大学生的教学体系,旨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技能。实践能力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国这几年来的文化艺术事业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各大院校如何在好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十分值得研究。本文通过阐述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分析了现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戏剧影视表演 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xx-3089(20xx)20-0213-02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长足发展,从而促进了艺术教育事业的繁荣。就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来说,全国各个院校都纷纷开设了相关专业,并招收了大量的学生,旨在培养出优秀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但是目前来说,各个院校在进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学理念各有不同,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也各有千秋。下面将就此进行具体分析。
一、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理念
戏剧是演员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舞台上,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过程为观众讲述这个角色的故事的艺术。古往今来,戏剧表演不仅是传统舞台表现形式的再现,更加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极具实践性的艺术门类,各个院校在戏剧影视表演的实践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艺术素质和实务技能,要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艺术实践教学。
就目前情况来看,各个院校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方面基本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这套教学理念是较为系统完善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分为课外实践和课内实践、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开展以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剧目演出实践平台为主的第三课堂,实践教学是多途径的多方式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是根据表演专业学科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坚持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坚持把实现大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目标,并且始终進行艺术教育。
此外,让大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实践学习,例如校内的剧目展演、毕业大戏、参与校外演出团体的创作等,目的就在于挖掘和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不断提升表演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作实践能力,张扬自身的个性。总的来说,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理念为其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为其以后的体系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性的依据。
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构架体系,是在达成教育目标的宗旨下按照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编制教学课程大纲,主要环节包括专业能力实验、剧目演出实训、岗位实习、毕业论文等。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创新能力。
目前,建立专业学科研究平台是各个院校开展戏剧影视表演实践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研究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在给学生提供戏剧表演机会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创作素质。各个院校开展的这些教学活动,虽然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各个孤立的项目间缺乏联系和结合,整体上不能很好地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其次,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大量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搭建戏剧表演舞台、戏剧影视工作室等等,除了学校的投入外,还需要依靠社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需要坚持目标性原则,依照实践教学理念的规范要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务技能。其次,协调好学科建设、课堂教学、项目教学等培养体系间的关系,建立长效实践体制,实践中的各个环节要保持紧密联系,做到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其三,依据教育的客观规律,遵循层次性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地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创造一个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体系。
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各个院校在经过科学的市场调研、岗位分析,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影视媒体、演艺团体、影视制作公司和群众文化推广机构,培养表演基本功扎实、角色创新能力强、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和较强学习能力的高端技能型演艺人才和群众文化机构的文艺专干。这一定位明确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实现学生角色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中心,这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主要从五个层面入手,分别是现场观摩与专业讲座、以课程实训为平台,校内剧目演出综合实训为平台,以校外综合实训为平台,依托专业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原创话剧或影视剧。
三、实践教学体系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策略
1.搭建戏剧影视表演创新实践平台
戏剧影视表演创新实践平台是一个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完成升华的一个平台,从作业到作品、从练习到创作、从实验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大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个平台不仅是一个中心或者一个工作室,更加具体地说是创造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特色的平台机制。促使大学生在每个环节中都以自我为主体进行剧目的策划、剧目的排演、剧目的制作和演出,而老师只是负责指导和考核评价。实践平台为实现学生的创意力量提供了场所,提供了释放能量的场所,使大学生在其中迅速成长,其执行能力也大大提高。
2.建立戏剧影视表演交流展示平台
各个院校可以定期举行校内或者校外,乃至全国等级的戏剧影视表演比赛,也可以定期举行校内文化活动或者社会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建立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长此以往,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以学院为表演基地与国外戏剧艺术专业建立互访学习计划,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多多向西方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学习,开阔自己的见识。学校还可以举办戏剧影视文化节,竞赛专题以戏剧表演、戏剧作品等不同类型为主,相信优秀的戏剧表演专业人才会在此脱颖而出。
3.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各个院校在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之后,要想保证教学体系能够长效发挥实践教学作用并且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就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性、强大的实践性以及高要求的创新能力等特质,因此,对于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就要进行科学合理地完备完善。首先,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不仅仅是艺术学院的负责范围,更是一个高校的管理范围,要由高校进行实践教学管理,组织和带动校级、院级相关人员进行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其次,实践教学计划不能传统地一概而论,这样不仅剥夺了大学生自主选择课堂的自由,并且抑制了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因此,院校要为学生设立更加灵活的学分选课制度,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学分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示自身创新能力。其三,建立起包括学科专业资源、软硬件条件、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等实验教学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开放的机制,保证实践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的有效利用,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潘露.论戏剧表演实践教学体系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众文艺,20xx(24).
[2]周曙.高职影视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视听,20xx(06).
论文摘要:主题班会,对于提高学生道德思想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高职主题班会的建设和开展存在诸多问题,高职主题班会的创新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高职主题班会中的创新实践中的制度设计进行分析。
论文关键词:高职,主题班会,创新,实践
如何正确地引导高职学生在变幻莫测、多元价值碰撞中认清航向、树立正确价值观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其中高职主题班会的良性开展便是解决学生思想政治上、教育上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主题班会也是高职班主任与学生有效沟通、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一个重要场合。
一、主题班会通常遇到的问题
1.单一的班主任说教为学生厌倦
各班级的主题班会往往都难以摆脱班主任的中心角色和单一的班主任所教过程,新时代的学生更希望课堂或者班会上增加互动环节,说教和灌输及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倦情绪,主题班会也将收效甚微。
2.主题不明确、学生对主题不感兴趣
主题班会的开展要有明确的指导目标,很多高校没有对学生教育的主题做出总体的规划,各院(系)学生活动没有明确的主题,各班级的主题班会也显得杂乱无章,甚至有的班会主题与学生实际脱离较远,变成单一的“班务性”班会,起不到应有的主题教育作用。
学生对主题的关注度也是主题班会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班主任往往站在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内心角度出发去寻找学生关注、对学生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3.形式不生动,互动不够
形式单一化是目前大学主题班会开展的又一缺憾,大多是以在教室里的发言为主要形式,以班务为主要内容,显得枯燥无味,激发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几乎每次主题班会的形式都一样的,没有明显的变化。如何增强互动,是主题班会应当更加关注的。
4.指导力度不够
目前高职主题班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错误,不连贯、冷场等问题。主要班干部或班主任经验不足。班会前缺乏充足的.议程设计和准备。缺乏有力的指导成为高职主题班会是否正常开展、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障碍
5.缺乏对学生能力的提高
主题班会除了传达信息,实现沟通,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能力有所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等等。高职主题班会结束后,学生缺乏参与、缺乏锻炼、缺乏提高导致主题班会形同虚设,这样的主题班会可以说是失败的。
二、主题班会的创新实践方法
如何克服传统主题班会遇到的问题,开好主题班会,让主题班会开的有意义,让同学们乐于参与并有所进步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次尝试实践后,笔者总结了适合高职学生的一套主题班会制度,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施,效果十分明显。具体的主题班会制度和办法如下:
1.每周主题班会选定一名主持人,主持人于班会四日前从全体成员中选定,可自愿报名或推荐。每位同学最多担任一期班会主持人。
2.主持人于班会三日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并征求全班同学意见后确定本次主题班会主题。
3.主持人在班会前一日务必完成班会策划书,策划书包括会议流程、开场白、话题事例、相关资料搜集、互动形式等等,并安提前安排好参加班会互动的同学,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安排情景模拟或其他表演,提前进行彩排。尽可能做到准备充足。
4.班主任讲话仅仅作为主题班会议程之一,主持人将点名、班主任宣传学校政策作为班会流程中的一项,并控制好时间。班主任最好不要占用过多宝贵时间。
5.会议最后,由班长或一名班干部对会议总结并致辞,这样可以凸现并加强主要班干部或班长的威信。
6.会议结束后,在两日内由本次会议主持人完成本次主题班会总结稿和通讯稿。总结稿主要总结本次主题班会从准备到开展全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留做以后班会的借鉴和交流;通讯稿主要以记事的形式记录本次主题班会全过程,通讯稿配活动图片后存档作为班级档案并发布到班级主页,作为增进班级文化建设的素材。
三、主题班会创新实践的意义
这样设计的主题班会制度有许多优点:
1.主题班会形式更加丰富,互动性更强
丰富的主题班会内容(有开场白、过渡词、话题讨论、情景模拟或竞答、辩论等),充分的资料依据,使得主题班会更具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学生也更乐于参与。
2.主题更明确、更贴近学生
经过学生商议和征求全班学生意见后的主题,是全班都感兴趣的话题。确定且有意义的主题使整个主题班会有明确的主线,也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将班主任发言列入主题班会议程之一,每个环节紧紧围绕主题班会的主题,班主任也是主题班会的参与者,充分体现全班同学的主人公意识,体现班会的权威性。
3.加强指导力度
每次班会必先写策划方案,提高主持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学生做事的计划性,同时也使得主题班会在充分的准备之下呈现的更完美。
主持人通过会议总结,班主任对会议过程的点评,可以及时发现班会实施过程中突出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大效率地将好的经验推广给其他同学,也及时提示主持人改进不足之处,形成共同进步的局面。
4.有效提高学生能力
开学初始,许多同学羞于上台,有的同学处理事情缺乏计划性,缺乏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参加过这些主题班会尤其是担任过主持人以后,同学们基本上克服了当众表现的怯场心理,能从容自如地展现自我,能有计划、有条理地及时完成各自任务内的事情。
同学们对于话题的讨论和会后对话题的思考和总结,也能形成对重要话题的深入思考,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水平和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极好的德育教育过程。
5.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会通讯稿件发布到班级主页上供班级成员浏览,配上活动图片后的通讯稿件能再现热火朝天的主题班会场景,增进班级成员的自豪感、凝聚力、自信心,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班会档案的建立、班级同学日益增强的向心力和班级责任感,也无疑是一项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史敏. 试论职业院校主题班会的建设[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6.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无论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还是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都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数学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为了给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要求教育者具有极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的驾驭能力,要求学者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从中学到知识并得到获取知识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必须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一致,整个过程必须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趣味性原则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容易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因此,在选题时应选择与日常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注意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
3.创造性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通过给学生一个亲自探究的过程来获取知识的新途径。教师所设计的课题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同时也要体现其创造性,使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地认识事物。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主要是书本知识的延伸,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是有限的,生活经验不丰富,一般选题都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在内容、方式、方法和探究的程度等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指导其设计的问题必须科学、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之弦。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开展
1.设置情景,引发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要与学生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问题要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例如,为了得到关于某一对象(概念、性质)的新知识,先找出与该对象最近的对象类(即最近的类概念),再将这对象类的性质(类的属性)应用与那个对象。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
2.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收集用于解释和评判科学性问题的证据。学生可以从教师、教材、网络或其他地方获取材料,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发现其中的某种联系,找出问题的答案。
(2)学生要根据所收集到的事实证据和所掌握的知识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他们能把结果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对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增强、知识水平在提高。
(3)学生在搜集资料作为证据且做出解释时,由于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对于同一现象,可能会出现多种不相同的解释。此时,要求组内、组与组之间对不同的解释结果展开讨论,通过交流、辩论,比较各自的结果,或者与教师、教材提供的结论相比较,学生可以检查自己提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推理过程是否存在缺陷等。在讨论中,往往会引发新的问题,这样活动和结论最终才会达成共识。
3.知识迁移,发掘外延得出正确的结论,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方法和思路可以应用于类似的问题,进行知识迁移,将探究活动推向更广的区域,。
三、开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活动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内容选择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内容选择主要从三方面考虑:
(1)内容难易适中,即学生通过努力能解决问题。太难的问题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容易的问题又起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适中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还让学生尝试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2)学生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开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才能对结果做出合理解释;
(3)教师只有充裕的时间才能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所用时间一般比较长,因此教师要有充裕时间组织、指导是很重要的。
2.学生角色的转变,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为此,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要精心设计课题和教学过程,同时,要对学生提出和讨论的问题进行准备,不时地鼓励和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要变“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获得知识,在此过程中,要勇于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信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学会学习,并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能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使教学相长,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方式途径。教师开展有趣味性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创造的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