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物哀文化(物哀)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五,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物哀文化,物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也曾沉迷川端的歌女,雪国。2、

大家好,我是小五,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物哀文化,物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也曾沉迷川端的歌女,雪国。

2、 什么是物哀?“物”指自然万物,“哀”即悲哀,睹物伤情、物我同悲是物哀的最直观的理解。

3、中国古诗词中有一些诗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无边落木萧萧下”、“昨夜星辰昨夜风”、“平林漠漠烟如织”……都表达了因自然景物而诱发的一种哀伤情绪,与日本的“物哀”十分类似。

4、然而这样理解并不全面。

5、 物哀的含义比悲哀广。

6、叶渭渠指出:“‘物哀’除了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外,还包括哀怜、同情、感动、壮美的意思。

7、”“在美的形态上‘哀’已经不是悲哀的同义语,因而本居宣长(十七世纪日本学者)将这种‘哀’的感动称作‘物哀’。

8、”“对日本文艺中的‘物哀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悲哀美’。

9、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所包含的同情,意味着对他人悲哀的共鸣,乃至对世相悲哀的共鸣。

10、”杨薇指出:“所谓的‘物哀美’即指喜怒哀乐的种种感动和体验,其所展现的是一种哀婉凄清的美感世界。

11、”林林说:“物哀包括对人的感动、对自然的感动和对世相的感动三个层次的结构。

12、”在不同的层次里,物哀可能是悲哀的消解、超越或深化。

13、 物哀比悲哀恬淡。

14、恬淡到什么地步?恬淡到“静寂”、“闲寂”甚至“空寂”的地步。

15、川端康成写《伊豆的舞女》,其中“大学生‘我’与舞女两人邂逅之后,自始至终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一句爱慕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觉察又非觉察之间。

16、作者有意识地将似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色调淡化、‘物哀’化。

17、”叶渭渠说:“物哀作为日本美的先驱,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地形成‘哀’中所蕴含的静寂美的特殊性格,成为‘空寂’的美的底流。

18、”物哀的表现形式若十分强烈,那它就是“悲哀”而不是“物哀”了。

19、 物哀是一种审美意识。

20、川端康成多次强调:“平安朝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

21、”“悲与美是相通的。

22、”他写《伊豆的舞女》时,把主人公“两人的悲从属于美,又使美制约着悲,淡淡的悲与真实的美交融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悲哀美的抒情世界”。

23、叶渭渠指出:“‘物哀’、‘空寂’和‘闲寂’这三种精神相通的特殊形态的艺术美,大大地拓展了日本民族固有的美意识及其表现出来的艺术深度。

24、……日本人对这些特殊美的感受和趣味是相当普遍的,不局限于文学艺术,而是及于生活的各个层面。

25、”“日本国民性的特点……更爱残月、更爱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儿,因为他们认为残月、花蕾、花落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会增加美感。

26、这种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27、” 物哀是一种生死观。

28、其主体追求“瞬间美”,不惜在美的瞬间“求得永恒的静寂”。

29、川端康成既认为“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也“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

30、……认为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

31、叶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识中存在着一种‘瞬间美’的理念,即赞美‘美之短暂’。

32、”古代日本人“更以樱花自比,将那‘瞬间美’的观念转变为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行为。

33、他们的殉死,其意义也在于追求瞬间的生命的闪光,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

34、因此,追求生命的一瞬闪光,是物哀的重要特质。

35、 “物哀的感情是一种超越理性的纯粹精神性的感情”,一定程度上是个体体验,可以意会,难以言传。

36、“‘物哀美’是一种感觉式的美,它不是凭理智、理性来判断,而是靠直觉、靠心来感受,即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的美。

37、”当用“言传”时,物哀不等同于悲哀。

38、而当以“意会”时,它又确实表达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有时甚至是极深极痛的哀情。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