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知识 >

桃花流水窅然去读音(桃花流水窅然去)

导读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桃花流水窅然去读音,桃花流水窅然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词句...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桃花流水窅然去读音,桃花流水窅然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词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2、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3、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4、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5、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

6、“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7、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8、“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9、“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10、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11、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

12、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

13、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

14、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15、“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

16、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17、“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

18、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

19、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

20、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

21、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

22、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23、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

24、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25、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

26、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

27、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

28、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29、”这段话对于读者理解这首诗是很有启发的。

30、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