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吴澄(吴澄字幼清阅读答案)

导读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吴澄,吴澄字幼清阅读答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吴澄,字幼清,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吴澄,吴澄字幼清阅读答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吴澄,字幼清,晚字伯清,友人程钜夫题其居屋为“草庐”,人称草庐先生。

2、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

3、是不是吴宣公后裔,目前没掌握相关资料,暂不可考。

4、   他20岁应乡试中选,翌年春省试下第,乃归家讲学著书;大德末年除江西儒学副提举;至大年间授国子监丞,升司业;至治末年超拜翰林学士;泰定初年任经筵讲官,敕修《英宗实录》;元统元年因病逝世,享年85岁,谥文正。

5、平生著作有《吴文正集》100卷、《易纂言》10卷、《礼记纂言》36卷、《易纂言外翼》8卷、《书纂言》4卷、《仪礼逸经传》2卷、《春秋纂言》12卷、《孝经定本》1卷、《道德真经注》4卷等并行于世。

6、    吴澄是元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当世经学大师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  吴澄出身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

8、据危素《吴文正公年谱》和虞集《吴公行状》记载,其祖父吴择为人宽厚,不屑细务,擅长于诗赋写作,又粗通天文星历之学。

9、父亲吴枢性格温纯,对人诚实谦让,与世无争;平日乐善好施,热心帮助他人。

10、有一年,其乡瘟疫流行,医生惧怕疾病传染,居然不敢为患者治病,以至于病灾日益严重,弄得有些人全家老小卧床不起。

11、吴枢眼看这种情况,心中十分着急。

12、他遍寻民间秘方,连日上山采集药草,亲手煎成汤药,挨门挨户送给病人服用,为不少家庭解除了疾苦,使许多患者重新恢复了健康。

13、乡里有些穷人死后无钱办丧事,吴枢便慷慨解囊,尽力周济。

14、一个人做几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15、吴枢难能可贵的就是他一贯关心和同情穷苦人家,终生以助人为乐,由此深受乡里人尊敬和爱戴。

16、这个有一定文化教养和优良道德传统的家庭,对吴澄的一生无疑产生了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17、       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正月十九日,吴澄诞生了。

18、他从3岁开始,颖异日发,与一般儿童迥然不同。

19、当时,祖父特别喜欢他,经常教他读一些古诗,几乎随口便能成诵。

20、祖父见他悟性甚高,更加钟爱。

21、日复一日,吴澄渐渐可以背诵好几百篇古诗,家里人无不为此而感到莫大高兴,深信他将来必定会有大作为。

22、母亲游夫人曾带着他去邻村玩耍,有一位老奶奶见到吴澄十分可爱,便送给他一些钱币和水果。

23、吴澄恭恭敬敬地向老奶奶道了谢,随即收下了这些礼物。

24、过了一会儿,他想到老奶奶年迈体衰,生活艰辛,自己实在不应该接受老人家赠送的礼物。

25、于是,他满怀内疚,悄悄把钱币和水果放还老奶奶家里,才跟随母亲默默地离开了邻村。

26、  宝祐元年(1253),吴澄刚刚进入5岁。

27、家里人从外地聘请了一位老师,专门为吴澄授课。

28、在老师的教导下,吴澄愈加颖敏异常,读书即使是一千多字的篇幅,只要读上两三遍,就能够牢记不忘。

29、自此以后,他整天专务学习,勤奋不懈,读书常常通宵达旦。

30、母亲游夫人担心儿子过分勤学会损伤身体,引发疾病,便定量供给吴澄读书所用灯油,只许他读至半夜时分,适可而止。

31、吴澄的求知欲非常强烈,他嗜书如命,哪能忍受母亲这种约束,于是暗地到街市买回一些灯油,以满足自己熬夜读书的需要。

32、每天晚上,他先按照母亲规定的时间熄灯,等到母亲就寝以后,又悄悄燃灯苦读,并小心翼翼地把灯光遮蔽起来,避免母亲发觉。

33、  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吴澄读了大量书籍。

34、7岁时,对《论语入《孟子》以及“五经”(《诗》、《书》、《易》、《札》、《春秋》都能全部背诵,而且还学会了做诗,又能写作进士赋。

35、9岁那一年,他几次参加邻邑课试,都是名列前茅。

36、  宝祐六年(1258年),吴澄刚好10岁,开始懂得治学的根本。

37、他努力攻读大理学家朱熹编纂的《大学》、《中庸》等“四书”章句,每日诵习《大学》一二十遍,一直坚持了3年之久,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38、后来,吴澄曾对学者谈到自己这段经历,他说:“吾幼时习诗赋,未尽见朱子之书,益业进士者不知用力于此也。

39、十岁偶于故书中得《大学》、《中庸》章句读之,喜甚,自是清晨必诵《大学》二十过者千余日,然后读《中庸》及诸经,则如破竹之势,略无凝滞矣。

40、学者于《大学》得分晓,则《中庸》不难读。

41、”  景定二年(1261),吴澄13岁。

42、他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开始博览诸子百家之书。

43、时有麻沙新刻《古文集成》丛书,吴澄因家贫无钱购买,便想尽办法从售书人那里借书来读,时满—月后便按时归还。

44、售书人曾问他:“你借的书都一本一本地读完了吗?”吴澄回答道:“你试抽书中的任何章节考考我吧!”售书人听了,便随意点出书中某页某段文字,吴澄都能熟诵如流,没有一字一句差误。

45、售书人十分惊异,深为这个少年的苦学精神所感动,当下便将一套《古文集成》丛书双手送给了吴澄,勉励他继续用功读书,立志将来出人头地。

46、一年以后,14岁的吴澄头上挽着两个小角丫,前往抚州郡学补试,本州儒士前辈见其文不凡,竞相赞叹。

47、  景定四年(1263),吴澄十15岁,他已深知科举之业不足致力,于是专务圣贤之学,伊然以圣人之道自任。

48、有一天,他读了朱熹的《训子帖》,见到其中有“勤”、“谨”二字,如得面命而深为信服,认定这是“持养之要经,为学之大务”。

49、随即,吴澄挥笔写下《勤》、《谨》二箴,又作《敬》、《和》二铭。

50、《敬铭》有云:“把捉于中,精神心术;检束于外,形骸肌骨。

51、”《和铭》则极言周敦颐、程颢等学人风范以自勉。

52、他常说:“吾读《敬铭》,则使人心神收敛,百妄俱消,如在灵祠中,如立严师侧,凄凄乎似秋,而不觉足之重手之恭也;读《和铭》则使人心神怡旷,万境俱融,有弄月吟风情,有傍花随柳想,熙熙乎似春,而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也。

53、”其后,吴澄还写了《自修铭》、《自新铭》、《消人欲铭》、《长天理铭》)、《克己铭》、《悔过铭》、《矫轻铭》、《警惰铭》等等,可见他处处自我鞭策,时时自我激励,其勤学笃行的功夫实可谓深矣!吴澄后来之所以成为元代一位儒学大师,与他早年的自觉修养、刻苦磨炼是分不开的。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