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蜀鄙之僧文言文原文及注释(蜀鄙之僧)

导读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蜀鄙之僧文言文原文及注释,蜀鄙之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意思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蜀鄙之僧文言文原文及注释,蜀鄙之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

2、鄙:边远的地方。

3、出自清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为: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4、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6、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7、译文: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8、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9、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10、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

11、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限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12、主旨赏析:文章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13、文章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

14、平庸与聪明的关系也可转化,如孔子的学说却由天赋不高的学生曾参相传。

15、接着讲了四川边境贫富两僧想去南海的故事,富者一直想雇船而不能实现,贫者苦行一年而返,说明天下无难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点出立志为学这一中心命题。

16、结尾指出,自恃聪明而不学者必败,愚庸者能勤奋学习则必有成就。

17、全篇采用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写法,两僧对比,例证生动,观点鲜明。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学一首示子侄。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