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与风俗(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与风俗,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2、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3、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4、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5、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6、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7、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8、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9、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10、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11、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12、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13、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14、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15、”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16、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17、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18、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19、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20、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21、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22、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23、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24、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25、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26、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27、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28、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29、 4、端午的鸭蛋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30、 5、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31、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32、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33、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34、 艾,又名家艾、艾蒿。
35、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36、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37、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38、将艾叶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39、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40、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41、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42、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3、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44、 二、端午节诗歌诗句: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5、 2、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6、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7、 3、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48、 4、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49、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50、 5、七律.端午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51、 三、相关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52、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53、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
54、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
55、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
56、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57、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58、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59、(北方) 蛤蟆蝌蚪躲端午。
60、(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61、(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
62、(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63、(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64、(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65、(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
66、(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67、(江苏)。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