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胡适原文主要内容(胡适我的母亲原文)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我的母亲胡适原文主要内容,胡适我的母亲原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原文: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3、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4、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
5、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6、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
7、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
8、十一二岁时 ,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
9、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10、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11、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12、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
13、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学习吹笙或吹笛。
14、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
15、于是我便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
16、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
17、志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
18、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
19、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
20、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21、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
22、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23、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24、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25、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26、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27、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屁股。
28、”(跌股便是丢脸、出丑。
29、)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30、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31、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
32、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
33、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们的。
34、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35、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
36、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37、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38、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39、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40、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41、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42、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43、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44、”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45、”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46、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47、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48、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49、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50、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51、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52、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5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54、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
55、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
56、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
57、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
58、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
59、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
60、大哥早已避出去了。
61、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
62、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
63、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64、作好作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
65、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
66、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
67、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68、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69、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
70、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打相骂的事。
71、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
72、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
73、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
74、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75、这比打骂更难受。
76、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77、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
78、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79、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80、我母亲只装作没听见。
81、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
82、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83、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
84、我母亲只忍耐着,人道是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85、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
86、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87、她刚哭时。
88、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
89、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
90、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
91、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
92、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
93、我母亲慢慢止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
94、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儿,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净日子。
95、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96、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97、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
98、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99、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100、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101、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
10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10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04、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该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
105、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106、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46岁死去。
107、冯顺弟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处处为儿子着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母亲。
108、1918年11月,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109、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
110、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
111、这一切在胡适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最初、最深的回忆。
112、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胡适的作品。
113、《我的母亲》是一篇自传体散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关心以及与家人和睦相处的过程,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14、该文没有花哨的文字,没有华丽的比喻,语言简洁流畅,举重若轻,显示了白话文的美感与魅力。
115、 胡适的母亲对胡适的教育严而有宽,宽容不纵容。
116、这种方法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胡适有了是非意识,学会担当。
117、有了过失就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118、胡适的母亲没有直接灌输给胡适多少知识,但她重德垂范,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始终勉励儿子一心向学,鞭策儿子学有所成。
119、该篇文章经改动后收进中国中学语文课文。
120、胡适的母亲管教他很严,但“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胡适一句或打胡适一下,保护着孩子的自尊心。
121、这既难能可贵又很重要,母亲对胡适的这种人格尊严的维护,让他能在人生路上抬起头来走路,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122、母亲绝不放过胡适的任何一点错误,当胡适说了轻薄的话,到晚上人静后,胡适的母亲罚他跪下,重重地责罚一顿。
123、“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124、”这样点点滴滴做人处事的淬炼无疑会对孩子行为习惯、言行举止的养成形成很好的自律。
125、母亲在大家庭中与家人相处有宽容、隐忍、温和、仁慈的一面,也有刚性、倔强、原则问题决不退让的一面。
126、有碍人格尊严的事,母亲是绝不宽容的。
127、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以身示范对胡适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让胡适懂得了自己什么事该做能做,什么事不该做也不能做。
128、孩子从父母的一言一行里,构建着一个成长的模型,这样的“身教”比任何高标的说教影响力都大。
129、胡适就在母亲提醒、督促、呵护、责罚中一点点地明白做事的准则、做人的道理,他在母亲为人处世、身体力行的经营中修养着自己的性情。
130、有人说母亲是一所学校,母亲用那纯正的心灵和端正的身教,传授和示范着做人的道理,滋润了孩子的心灵,影响了孩子的德行,惠及了孩子的人生。
131、在这篇文章中有写作秘诀,再进一步探索会发现,在写母亲对胡适的影响时作者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或情景来表达的,这就是细节。
132、胡适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浸透于朴实的细节中,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13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134、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135、”如果换个思维想想,作者不是如此详细的叙事,而是每件事都很简略地提到,对每件事所用笔墨都平分秋色,而不用具体的事情或细节来加以描述,其表达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136、人与人不同,当然所处的事也会不同,而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就是自己写作的源泉,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的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感情是编造不出来的。
137、惟有熟悉才能写得真切感人,惟有熟悉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领悟,发掘其价值意义。
138、人物背景: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男,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
139、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140、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141、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42、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143、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
144、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145、“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
146、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
147、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148、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149、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50、1949年去美国。
151、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52、1962年在台北病逝。
153、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154、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155、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
156、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157、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
158、这一变革确实起了典范的意义和前驱的作用,它不仅给当时学术界以破旧创新的空前冲击,影响了一批学人如梁启超、顾颉刚、郭沫若等,就是在以后的八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中,甚至在今天,它仍然为人们所肯定。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