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江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大家好,今天小六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郝小江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风景区,其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云南省农林植物研究所,1950年4月隶属中国科学院并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9年4月由国家科委批准成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2、现任所长为李德铢研究员。
3、我国老一辈植物学家胡先骕、严楚江、郑万钧、汪发瓒、俞德浚、蔡希陶、陈封怀、吴征镒等先生都先后在所内工作过,2007年,昆明植物所名誉所长吴征镒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 昆明植物所以“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为所训,旨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造福于民。
5、研究所立足云南和我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和喜马拉雅,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学科的创新和集成,为我国植物科学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生物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6、根据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我所将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国立研究所,成为我国知识传播和高级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成为西南地区天然药物产业化孵化基地之一。
7、 昆明植物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在职员工383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6人,副高及以上研究人员10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28名。
8、研究所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植物学、药物化学两个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药物化学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9、昆明植物所是“云南省植物学会”的挂靠单位,负责主办学术期刊《云南植物研究》。
10、 昆明植物所已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科技信息、仪器分析测试、标本馆、种质资源库以及植物园等重要科技支撑条件。
11、设有“两室一园一库”(即生物地理与生态学研究室、植物化学研究室、植物园和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拥有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12、与世界混农林业研究中心共建“国际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与英国爱丁堡植物园共建“保护生物学联合实验室”、与著名国际化妆品公司Mary Kay共建“个人护理品联合实验室”。
13、种质资源库已收集保存野生植物种质资源12000余份,植物标本馆藏有种子植物、孢子植物标本120余万份。
14、目前,研究所的工作总目标是围绕四大学科领域,即植物进化生物学、植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植物基因组学以及保育生物学等方面开展原创性的研究,形成新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格局,成为国际上在植物多样性、植物资源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机构,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15、在新药研发方面,主要是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民间民族利用药用植物的经验,开展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天然药物和民族药物开发研究。
16、迄今为止,先后有50余项应用性成果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其中,包括天麻素、宫血宁、草乌甲素、神衰果素片、青阳参片、鞘蕊苏口服液等新药,这些成果在云南、四川、河南、贵州等省的二十多家药厂得以应用生产,年均产值达数十亿余元。
17、而且,抗艾滋病新药“复方SH”已经转让,抗心血管疾病新药“灯盏细辛酚注射液”完成三期临床研究,抗早老性痴呆一类新药“芬克罗酮”完成一期临床研究,一类中药材及二类新药“CHY胶囊”完成临床前研究。
18、在花卉新品种研制方面,主要开展野生花卉资源的遗传背景、繁育机制、生态生理和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选育和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研究所先后选育出42种有自主知识产权、地方特色的花卉新品种,并完成新品种注册登记,完成具有云南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角蒿、地涌金莲、滇丁香等6个品种的繁殖技术,有8个植物新品种获得国家正式登记和批准。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