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nacry病毒是攻击哪种漏洞(wannacry病毒)
大家好,麟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wannacry病毒是攻击哪种漏洞,wannacry病毒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PConline杂谈】这两天,很多人被比特币勒索软件“永恒之蓝”忽悠了。如果彼此不同意,就加密硬盘,只接受比特币,导致人与人之间无法交流。其实这个“永恒之蓝”并不是一个很坏的病毒,充其量只是病毒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兄弟。随着计算机这几十年的发展,病毒与反病毒的斗争从未熄灭。接下来,边肖将向您介绍一些历史上最著名的“著名”病毒,看看您是否已被感染!
盘点史上最“著名”的计算机病毒
1.CIH(1998年)
说到病毒,CIH是首屈一指的。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其他病毒破坏的是电脑软件(充其量是操作系统和数据文件级别),而CIH破坏的是电脑硬件(以至于电脑无法开机)!当时的恢复方法,除了彻底清除硬盘数据,还需要借助专业工具重写主板BIOS。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杀毒厂商想出了所谓的查杀工具,主板厂商开发出了双BIOS等一些奇葩的设计。
当年被CIH病毒破坏的主板启动接口。
红队(2001年)
“红队”乍一看似乎是个好听的名字,但在那个年代却是很多服务器管理员的噩梦。这是一种当时非常可怕的网络蠕虫病毒,它通过一种叫做“缓冲区溢出”的黑客技术感染了微软的IIS服务器(微软WEB服务器)。这种病毒最大的危害就是可以完全获取它攻破的电脑的所有权限,甚至窃取机密数据。正是因为它攻破的大部分网络服务器大大加强了病毒的危害!
红色代码
3.冲击波(2003年)
很多人对这个病毒还有记忆,回想起一个机房几百台电脑全部重启,重启,再重启.也许你能理解边肖所说的壮观景象。冲击波病毒是利用Windows系统的RPC漏洞进行传播的。只要在电脑上打开RPC服务,没有打补丁,就有可能被冲击波病毒感染(是不是很像最近的《永恒之蓝》?)。被感染的电脑有很多异常,比如时不时弹出RPC服务终止的提示,系统反复重启,无法收发邮件、浏览网页、复制文件等。虽然没有像永恒之蓝那样破坏硬盘数据,但基本上瘫痪了电脑,当年的损失不计其数。
那年吓人的“重启系统”提示
4.冲击波(2004年)
“冲击波”余音未消,“冲击波”又来了。时隔一年,另一种类似冲击波的电脑病毒又回到了网民的电脑里。从名字上看,两个病毒似乎没有太大区别,连重启提示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冲击波利用的是系统RPC漏洞,而冲击波利用的是系统LSASS漏洞。反正这两种病毒永远是那个时代的噩梦!
与“冲击波”同名的“冲击波”病毒
5.熊猫烧香(2006)
提到熊猫,我们总会想到它单纯可爱的外表。谁能想到它会变成一种可怕的计算机病毒?在2006年底到2007年初的短短两个月内,一种名叫“熊猫烧香”的病毒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一时间,各大网站和个人电脑都被一个非常奇怪的病毒图标覆盖,3354 a熊猫烧香。除了图标,熊猫烧香还会改变一些系统文件,导致个人数据丢失。而它的始作俑者,湖北武汉市新洲区人李俊,3354,也在那一年被判了4年有期徒刑!
很多人都看过《熊猫烧香》
6.驱动器(2007年)
Drive是一种下载器病毒,主要通过u盘和局域网ARP攻击传播。如果无法访问各种安全软件网站,或者之前下载的安全工具无法安装,很可能是驱动病毒。与以往的病毒相比,磁盘驱动器最大的危害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检测到损坏的文件,病毒执行后会自行删除病毒体。除此之外,磁盘驱动器还使用了多达六次的强制关机和规避反软件检测的反攻击,许多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杀毒软件在病毒面前俯首帖耳!
磁盘驱动器病毒
7.超级病毒(2010年)
与以前的计算机病毒不同,“Stuxnet”是第一个针对工业基础设施的网络蠕虫。通过利用西门子控制系统(SIMATIC WinCC/Step7)中的漏洞,感染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并将代码写入PLC中,达到破坏的目的。所以你会发现它破坏的对象并不是像普通病毒一样的电脑。
火爆当年的“超级病毒”Stuxnet
8. WannaCry永恒之蓝
2017年5月12日,一款名叫“WannaCry”的电脑蠕虫病毒横扫整个互联网世界,短短一天时间内,英国超过40家医院遭到大范围网络黑客攻击,71个国家受到严重攻击,国内也有多家高校校园网沦陷。从公开掌握到的情况看,WannaCry是通过攻击Windows系统445端口漏洞(MS17-010)来达到传播目的,短时间内即可感染一个系统内的全部电脑。而受到攻击的电脑,无不意外地都会弹出一个勒索对话框,要求被攻击者向黑客缴纳一定数量的比特币方可恢复数据。
当然黑客的这番恐吓也并非空穴来风,正如它的名字一样,WannaCry在感染目标机后会自动加密硬盘上的所有文件,几乎涵盖日常所能用到的所有格式:文档、图片、影音、视频,有种让人想哭的感觉。从这段时间全球应对的情况看,无论是微软公司,还是其他安全网络厂商,都已经推出一系列紧急应对方案,目前该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已经逐步得到遏制!
WannaCry永恒之蓝病毒
写在最后
纵观这些年间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尽管病毒是伴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同步生成的一个产物,但随着各种安全防护工具普及,以及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近些年类似“熊猫烧香”这样的恶性病毒已经越来越少见了。不过近期爆发的WannaCry还是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定期打补丁,定期给重要数据做备份,永远都不是一个落伍的话题!警钟长鸣,做好备份!
这真不是微软的错!比特币勒索病毒谁要背锅?
矛和盾的游戏 小谈病毒免杀和安软原理
心有余悸!史上杀伤力最强的计算机病毒大点兵
杀毒软件:没有病毒制造病毒也要上?
本文讲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