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2022年1月11日整理发布:我国城市的引才格局在悄然生变

导读 2022年1月11日整理发布:过去一年里,深圳、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户籍政策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受此影响,城市的引才格局也在悄然生变。1

2022年1月11日整理发布:过去一年里,深圳、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户籍政策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受此影响,城市的引才格局也在悄然生变。

1月10日,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深圳新引进人才22.91万名,全年接收应届毕业生9.03万人。

可供参照的几组数据是,2020年年初,深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2019年新引进人才28万人;同样来自深圳官方的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全市新增常住人口中,应届大学生和各类人才达28.5万,占比近六成,其中接收应届毕业生10.8万人,同比增长7%,连续5年创新高。

对比来看,2021年深圳引进的人才数量、接收应届毕业生数量出现了小幅下降的趋势,但这很大程度在预期之中。2021年5月,七普人口数据出炉后,深圳迅速收紧了大学落户门槛,并调整了落户补贴,深圳官方也传递出了人口有序增加的信号。

2021年6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其中颇受关注的一点是,到2035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或将控制在1900万。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756万人,据此推算,在未来大约15年的时间里,深圳的年均人口增量将控制在不足1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由于是人口普查年份,各地公布的人口数据往往是与上一个人口普查年份(2010年)相比,而相对缺乏当年度的数据变化情况,因此,2021年度的人口流动数据将备受关注。

深圳、杭州收紧户籍政策

2020年7月,深圳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提出“在深圳落户满3年且连续缴纳36个月个税或社保才能购买商品住房”。有深圳本地的经济观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可能将影响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落户深圳的意愿。

2021年5月,深圳进一步直接收紧落户政策,相继发布《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和《深圳市居住社保积分入户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将人才落户的学历底线要求由大专调整为全日制本科,居住社保积分入户基本年限由5年调整至10年,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等。

2021年5月底,深圳人社局发布公告称,市、区人力资源部门对2021年8月31日及之前引进的人才按原规定受理申请,对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与此同时,对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入户并在深圳全职工作的35岁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补贴政策。至此,深圳的户籍政策全方位收紧。

另一个提高户籍门槛的重点城市是杭州。2019年5月,杭州曾面向大学生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这一年杭州人口暴增55.4万,一举超过深圳成为当年的“抢人”冠军之城。

而在2021年10月,杭州正式官宣将提高落户门槛,调整后的方案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者(本科45周岁以下,不含45周岁;硕士50周岁以下,不含50周岁),在杭州市区落实工作单位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的可以落户杭州市区;全日制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55周岁以下,不含55周岁)学历者,可享受“先落户、后就业”政策。

对比此前,此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专科生不再享有通过“人才引进”的途径进行落户,硕士研究生也取消了“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

但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宣布提高户籍门槛的时间接近年末,2021届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多已经完成择业,因此,政策调整对人才引进可能产生的影响,或许要观察2022年的数据才更有参考性。

2021年11月,杭州在“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上宣布:截至2021年10月底,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4万人,同比增长19.3%,这超过了2020年杭州引进的35岁以下大学生总数43.6万人。

上海、北京落户政策均现“松动”

与深圳、杭州相反的是,上海和北京的落户政策均出现了“松动”。

2018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并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提出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

继向清北学生抛出橄榄枝后,2020年,上海将“本科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的学校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四所高校。

2021年11月29日,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官方微信发布通告称,决定开放第二批202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受理工作,并试点在五个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受理时间为2021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上海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市共有49家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6.33万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7.81万人,毕业全日制研究生4.58万人。据此大致推算,2021年上海市的应届研究生毕业生规模可能也在4万到5万人左右。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人力资源处相关人员还介绍,除了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直接落户,临港新片区还将“居转户”年限缩短至最短三年。

有上海本地人士根据上海官方公示的月度落户数据统计的全年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人才引进落户和居转户合计达到7万余人,是2020年的两倍有余。当然权威数据还有待上海官方进一步的公布。

北京也在2021年7月发布了《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提出了一系列引进项目实行计划单列,其中包括“招聘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据公开报道,北京人社局曾明确,“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7所高校。

总体而言,包括广州、深圳、杭州等在内的城市落户政策仍然更加友好,对全国的应届毕业生更加“一视同仁”,目前的数据显示,几地仍然有着强劲的人才吸引力。但上海、北京加入“抢人”战局后,必然也将一定程度影响人才的流向。

日前,清华大学发布的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对本科、硕士、博士三类毕业生的吸引力首次全面超过广东。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本科生有22.6%去往了上海,这一比例反超了去往广东的18.3%,也超过了留在北京的16.1%;硕士生和博士生仍然最倾向于留在北京,但第二选择均为上海,广东则降至第三。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广州、深圳等城市通过降低落户门槛,率先抢到了一波人才红利,随着深圳、杭州又收紧落户政策,而上海和北京则在放松,未来的引才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

(作者:王帆 编辑:李博)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