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过构建四级养老服务体系让300余万老人安享晚年
老人身边1公里就有养老服务驿站、3公里就有街乡养老照料中心,还能享受“送上门”的居家养老服务。近年来,北京市通过构建四级养老服务体系,让300余万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朝阳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闹中取静”,隐藏在繁华的三里屯中心地带。推开院门,红黄底色的大牌子让人心里一暖。这几天,院长丁立娟正忙着布置帮老人检查药品的事儿。“老人眼神儿不好,有些药都过期了也没在意。我们上门巡视探访时,得帮忙仔细查查。”
这个由一家火锅店改建而成的养老驿站,成立于2014年,是全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发源地”,也是全市首个正式命名挂牌的养老驿站。
驿站有啥用?这个“小微养老机构”最开始让老年人挺纳闷。有人来问,老人连续做一段时间的透析,上下楼麻烦,能暂时在这儿住吗?也有人关心,老人能来这儿吃饭吗?“都能!”院长丁立娟给大伙儿吃了定心丸。“老人需要啥,咱都尽量帮着办。”慢慢地,驿站成了周边社区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大管家。
如今,这个驿站的服务已辐射三里屯街道七个社区的近1.4万名老人,其中80岁以上的就有小4000人,失能老人也有400多人。这里可以提供日间照料、呼叫、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夜间陪护等多项服务。目前本市38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都可提供这些服务。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改革开放初期,养老事业由政府直接统筹包办,进入新时期,本市围绕“老有所养”,着力加强顶层设计。2015年5月1日起,《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全市构建“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如今,以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免费乘公交等福利优待为主要内容的老年人福利体系也已逐步建立起来。
全市养老资金更由2012年的5.1亿元增加至目前的12亿元。目前,全市共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52个,每年辐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1000多个;两年共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0家,其中农村幸福晚年驿站140家;全市投入运营养老机构506家,投入运营养老床位10.3万张;发展了九大类、1.5万家养老服务单位。民政、卫生、人力社保等部门也在不断推进医养结合,优化医疗机构设置、医保定点资质审批,推进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今后,老人身边1公里就有养老服务驿站、3公里就有街乡养老照料中心,还能享受种类繁多的居家养老服务。
老人可享受的优待服务也越来越多。近日,本市新修订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正式发布。从明年1月1日起,本市60-64周岁老年人可以正式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享受免费乘公交、逛公园等优待政策。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于2017年1月1日全面启用,截至今年10月31日,已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累计制卡280万张,有效持卡数254万张,其中北京市户籍约218万张、外埠常住约36万张。今年还为超过110万60-64周岁老年人集中制发卡。预计到年底,总发卡量将超过390万张。